就在最近,特朗普手中又掌握了巴拿马运河周围重要港口这样一张牌,就在大家都认为特朗普会以此为跳板再度对中方发起贸易战的时候,特朗普却罕见的低头了,主动对中国发出沟通的信号,表示关税问题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并且强调美国不会主动寻求与中国开战。特朗普在贸易问题上前后态度的转变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测。那么,特朗普究竟在打什么算盘?中国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根据相关报道,在3月21日,特朗普为了对当下中美双边关系做出回应,特意在美国白宫举行了一个新闻发布会。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上,一方面,特朗普承认了自己对中美之间在未来有可能会爆发的贸易战甚至军事冲突而感到担忧,另一方面,特朗普明确表态美国不会当那个中美军事冲突的发起者,但如果冲突不可避免,美国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特朗普表示愿意通过谈判来解决贸易争端,但是美国单方面还是会继续推行对中国征收关税的计划。与此同时,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戴安斯在特朗普发表讲话的前一天,也以“特使”的身份带着特朗普最新对华态度访问了中国,戴安斯成功落地北京后与迅速与中方高层就中美贸易问题展开讨论。
从特朗普的表态来看,显然他有意缓和当前紧张局势。尽管没有明确表示会放弃即将到来的第三轮关税制裁,但他的态度明显有所软化。然而,考虑到特朗普之前多次“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前科,许多人认为这可能是一次“烟雾弹”。
特朗普对中国征收额外关税的原因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一方面,他希望通过减小中美贸易赤字来维护美元的霸权地位和美国的经济稳固。相较而言,随着中美经济的相对发展,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面临着许多挑战。另一方面,他的政策意图也在于振兴美国制造业,降低对中国制造的依赖。他通过一系列措施打压中国,包括对中国制造船只征收高额附加费,从而试图将订单拉回美国。
这两项政策是他执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不可能在谈判中轻易让步。至于这次特朗普态度的“服软”,不过是特朗普放出的“烟雾弹”,旨在麻痹中方,为美国争取更多的喘息空间,因此中方对美方的态度向来是“听其言观其行”,绝不会因为一些虚无缥缈的承诺就相信美方。
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的反制措施也是促使特朗普软化立场的重要因素。特朗普发起的两轮关税制裁严重影响了中国对美农产品的出口,反过来又影响到美国农业的根基。美国的农民们面临着失去中国市场的巨大风险,这使得特朗普在国内的支持率受到直接冲击。
在特朗普上任后,一系列经济问题接踵而至,继承了拜登时期的经济“烂摊子”,市场表现不佳,股市持续低迷,通货膨胀加剧,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压力。而特朗普此时又将矛头指向中国、墨西哥和欧洲等多个国家,显然这样的做法已经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
因此,特朗普此番发声无疑也带有一定的无奈。他虽然嘴上坚持要继续进行关税制裁,但很明显,这是对外界的一种强硬表态,试图通过威慑来获得谈判的主动权。3月20日,戴安斯访华带来了和谈的希望,这也加重了特朗普对与中国进行对话的期待。
总而言之,尽管特朗普在表态上有所软化,但他并未真正意识到中美之间的对抗是行不通的。而中国也对此表示非常明确:不论美国选择的是什么形式的对抗,中方会坚定应对。这样的表态不仅显示了中国的自信,也让特朗普在面对中美关系时不得不谨慎行事。特朗普若希望通过谈判达成共识,就必须展现出足够的诚意,而不是继续以强硬的姿态进行对抗。否则,最终的结果只会是自食其果,把美国推向另一个深渊。